关灯
收起左侧

[经验总结] 考研诛心反问:为什么他们那么努力,却还是失败了?

0
回复
995
查看
[复制链接]

1481

主题

1481

帖子

58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821
发表于 2021-11-11 15: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dakaoyan 于 2021-11-11 15:33 编辑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考研er,在考研路上真的很用心也很努力,不是她自己觉得,是她身边的人都这么认为,但是最后竟然还是失败了,除了错愕、惋惜,我们更多应该做的是好好思考一下到底是哪儿错了,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读完这篇也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希望你付出就有回报!

一、走心看法
【1】你也不能靠励志决心支撑你学习的日日夜夜
鸡血是一种trigger一样的东西,但是它无法让你达到目标,让你达到目标的,是一种习惯。
习惯就是把你打了鸡血后的一种热情凝固下来,固定成一种模式,以便在你心情不好时、不想学习时、没有状态时,你仍能按照之前定好的路往前走,而不是被你的情绪所左右、阻碍以至停滞不前。
【2】你要真正的“学习”
有了一个学习习惯,比如:上午学数学,下午学专业课,晚上看英语和政治,那么究竟上午该如何学数学,这个习惯的效率如何呢?你在schedule上写你9:00到12:00学习数学3个小时。
但其实,这3个小时包括你15分钟找座位坐定、15分钟冲咖啡、刷微博20分钟、回短信N条、学不进去发呆累计半小时......如果你详细记录你这3个小时时间的流向,你会发现,你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甚至更少。
所以听过很多人说什么我7点去图书馆占位,我每天学习12个小时,可是我还是没考上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表示对他们坏运气的同情。
说实话,学习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事情了,但前提是,你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些时候,你只是“准备学习”或者“在做与学习有关的一些周边工作”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学习”。
【3】不要让“刷微博”、“发呆”占据你的时间河床
在近一个月刷豆瓣中,只遇见过一句对我们的生活特别重要的话,原话记不太清楚了,也记不得是谁说的了。大意就是:作者曾经记录了她每天刷豆瓣微博的时间,发现这些时间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不是刷社交网站占用了我们的时间,而是刷社交网站填充了我们无所事事的时间。
因此,第二天开始把schedule排得又满又紧凑,我先把要做的事先一股脑的列出来,然后再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零碎时间做的,然后把它们排到时间表里,甚至划分到10分钟的单位。
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一天我过得特别充实,我所有要做的事情全部都完成了而且,也没耽误我刷社交网站,因为我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迅速、集中地浏览了信息。
李笑来老师说过,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能管理的是自己,其实,对我来说,时间的确不能被管理,而被管理的是事务。
事务流淌在你的时间河床里,不要让时间河床干枯,这样你就只会发现在那些干枯的河床上,散落着“刷微博”、“发呆”这样搁浅的破船。
【4】完全确定你是否要考研
你要把思考“我是否考研”“我该考那所学校”当成一件写在list上的事,也就是,你不能在学习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反复去琢磨这件事。而是,你专门拿出一个时间段,比如:我现在用3天的时间好好想想我未来的走向。
我要不要考研?我要不要考这所学校?把考的好处、坏处,你的优势、劣势,搜集学校的信息,与父母朋友学长交谈等等做一个决定所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全部考虑清楚。
最后!你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很简洁——我考(不考)研!我考XX学校XX专业!好,结束了!
你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把你决定的事情做到!而不是你一边复习,一边还在怀疑。“我到底要不要考研呢?听说今年的分很高啊!听说明年要缩招啊!”进而到“考研究竟有什么用呢?现在不到处都在说研究生泛滥了。
况且,我真的要考这个专业吗?我不是太喜欢耶...难道我一辈子就要做这个吗?”当年小编就是这样的,从7月份就对要考的学校突然学硕缩招的消息郁闷、愤懑、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是不是该换个学校等等一系列与学习无关的浪费能量的心理消耗,那时还离考试有半年之久。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缩不缩招,半年的时间足以让你考上中国的任何一所研究院,不管它有多难。
时间可以被用来花在甚至挥霍在做决定上面,但一旦做了决定,时间就必须全部用在执行决定上面,而不是反复思疑你做的决定,反复思疑,那是你做决定的一部分。
【5】追求形式感,完美主义
这个问题在女生身上比较明显,其实从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女生的笔记总是做得一丝不苟、甚至相当漂亮整洁,但问题在于,小学时的知识毕竟不多,而考研时候需掌握的知识量就很大了。
笔记做的整洁清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你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难度级别,你一定要按顺序听网络课堂,你一定要把做错的题重新誊在一个本子上,你一定要把做得不完美的那页笔记重新做一遍,你一定要按照一个特定的routine去实行复习计划...
这都没问题。但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要有一个清楚的意识,那就是,你的目的是考上研究生,你的目的不是做一本整齐的笔记,你的目的也不是按一个特定的routine把事情做完。
一本整齐的笔记、一个好的学习routine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是用的手段,就像那个著名的禅宗公案一样,禅师伸出手指向你指出明月,但你没看到明月,只看到手指。
目的性不强烈明确,很容易在各种眼花缭乱的手段中迷失,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个好习惯是经常问自己:这样做对我达到考上研的目标有帮助吗?只做最必要的事,只做最有效率的事。飘忽不定最害死人了~~
所以建议是:做比想要聪明的多,即使失败,即使证明这条路是错误的,至少你拥有一个失败的教训,而如果只是在想,只是在犹豫,时间反正都会过去,最后还是随波逐流,不管怎么样,你要给自己一个主动选择权~~
神马方法能让自己沉下心来安静高效学习吗有神马方法能让自己沉下心来安静高效学习吗?其实不用特别想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安心学习,只要坐下来、翻开书、从第一个字开始学就行了,我以前要开始学习前总觉得买杯咖啡先、收拾一下桌子先什么的。
后来我发现,你根本就不要管你脑子里的那些“我现在状态不好!”“我现在学不进去!”这样的声音,你就当成一个小孩在你脑子里瞎闹,justleaveitalone。你就想:麻麻现在不理你~~麻麻在学习~~你哭闹去吧~~过两个小时后麻麻再给你买糖吃~~虽然很好笑,但真的有效哦。
【6】规避困难的、只愿做自己擅长的
冯仑有句话大意是:假如你有一个问题,你逃避它,那么你就有了两个问题。当年考研的时候,小编对数学和专业课这两个大头确实相当头痛。所以总是拖延学习数学和专业课的进程,仿佛这样问题就可以自行消失一样,而不停地将时间大量浪费在已经不错的英语和政治上。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就像上面说的,你开始有了两个问题:
1.你没有复习最难的数学和专业课
2.你为你每天没有复习它们而感到愧疚,为时间的临近而焦虑
学习中,什么是简单的,什么是困难的?就像流行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讲的一样,停留在你的学习舒适区里是简单的,而去探索舒适区和未知区中间的部分是困难的。每天只是做做英语阅读、画画政治书的线当然是简单的。
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脑袋的CPU占用率很低。但是解一道二次积分的数学题是困难的,你的精神会比较紧绷,CPU微微发热。
当你为了躲避最困难的事情找诸如“看英语和政治也是在学习呢”,别骗自己了,你知道你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冯仑那句话的后半句是:如果你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你就只有半个问题
【7】犹豫不决、停滞不前
相对于从普通本科考到名校研究生的难度,高考就考进名校还是容易些吧。相对于从普通研究生到国外名校读博的难度,考研考到名校还是容易些吧。
人生不过就是用手里有的筹码去换另一些筹码,而人生初期的筹码相对来说比较好获得。比如高中你只要成绩好就能考上清华北大,而当你大学要申请出国的时候,就不止是成绩了。
而当你到社会上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来的时候,因素就更多了。所以,如果你曾经像我一样犹疑不决,思前想后,以过来得到的教训,就想说先把你能拿到的筹码拿到手再说!
不管它以后有没有用,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就像打地主摸牌一样,你不能摸到个3就扔了吧,没准等等就有个炸弹呢、再不济也可以三带一出出去啊。这些都是筹码,即使你现在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你要什么,但是等到你喜欢的东西出现了,你要有筹码去换。
你以为那些一路清华北大全奖出国读名校华尔街高薪的人是比你多牛吗?不是的,是人家初期就开始积累小筹码。高中搞好成绩、大一开始找实习、找学长学姐提携、与教授多接触、不放松GPA、寻找各种机会。
一步一步的累计换来的,最后得到那些,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什么神奇的,就像ebay上什么别针换别墅这种事情一样。随着筹码的增加,你的话语权越重,你的选择权越大,你能换到的东西更好。这就是滚雪球,而且还有可怕的复利!!
【8】工作了是否考研
有很多人鼓吹考研、读博有风险,入市要谨慎什么的。排除那些在校生,为什么依然还是有很多工作了的人也在考虑是否要考研。这就证明,以自身的条件、人脉、背景来说,至少考研还是一条走出目前不如意状况的出路。
不管读出来是否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但是,大多数在考虑这条路的人还是觉得至少选择的机会和范围会大一些吧。
其实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上面说的,每个人手里的筹码是不一样的。一个手里捏着3.8+GPA、交换生身份、有科研项目的人,鼓吹你:读什么国内的研啊,国内的研究生教育根本就是个屎啊!
一个手里捏着N个名企实习经历的人,鼓吹你:读研有什么用啊?逃避就业!越早出来经验累积得越多!
你怎么想?小马过河吧。有人对考研趋之若鹜,有人对考研不屑一顾。都是不同的经历和机会造成的认知不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看清楚你自己的现状!你自己最清楚你自己的现状,你最清楚在现状上你能做什么。而不是“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
一个因为偶然的机会没有读研,却在工作中越做越好的人当然会觉得“幸好当年没读研”并鼓吹那些想考研的人不要考。但是,他又不是你,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多苦逼或者是多困兽之斗,而考研对于目前的你来说,真的就是thebesthope了。那你不考你在等什么?你在等筹码自行出现吗?
PS.以上仅供参考,结合自己的情况最重要,不要轻信别人,大家都是小马过河,没有谁比谁更高明。

二、这些人怎么说
1、知乎网友:路人乙,努力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努力不是唯一的成功因素。我没有考过研,但是有些好朋友经历了,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知道大家对2017年考研有什么看法,反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17年英语、数学简单到爆炸,政治大题肖压题全中。
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A从准备考研开始,就把数学与英语放在了重心,披星戴月,日复一日的学,怀胎十月的感觉。从8月就开始背政治,背到吐也不罢休,希望在考研的战场上能够击败对手。B最开始没打算考研,6/7月才计划开始考研,由于时间紧迫,数学只复习简单/基础的题,难题一概不理。
至于政治就考之前半个月抱抱佛脚了、背背押题,考不考的上就看运气了。
结果B考上了,A没上。有时候我真的觉得:造化弄人,人这一辈子运气也很重要。但是我相信大学期间刻苦学习却最终考研失败的人,人生依旧会很精彩,因为他们有非常坚定的目标,从始至终,从未放弃。
2、知乎网友:何乐,没有收获只是暂时的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
——给每个暂时没有收获的你。
3、知乎网友:李聿安,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请你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每一个人的努力。
选择考研就像一些人选择就业一样,都是非常正常的。至于考得上与否只是一个结果,并不是说努力了一定可以成功的,如果你觉得那些努力了的人一定要成功,甚至觉得他们如果不成功就是一种错误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4、知乎网友:袁圆园建建,努力并不可少
校园生活,你的努力程度一定会反映在试卷上,学生们总获得与之刻苦学习对应的回报。可是,考研这件事情和成人世界里的大多数大事一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你努力了,恭喜你,你赢了三分之一。可你仅仅赢了三分之一就要胜利,对不起,没人给的了。
你非要说艰苦,流水线工人,搬砖工人一天到晚流泪流汗不比你在绿树成荫,干净明亮的图书馆自习更辛苦?输了一次没关系,你把那三分之一留住,保持好,不断去尝试后面的三分之二的小概率事件,决不放弃,绝不认输,终究会碰到那个1。
5、知乎网友:三木,好方法会事半功倍
按照考研和高考的趋势来看,现在人才培养看中的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摒弃之前的套路,题目越来越活,越来越注重对思维的考察,这对人才培养来讲是件好事。
面对当今的考研大环境,刷题,套公式,背解题模板,这种不能真正抓住知识的内涵而是机械性的复习的方法,注定是事倍功半的。真正会学习的人,不是一味的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麻木复习,而是懂得劳逸结合,懂得理解知识内涵的人。就算有的人通过机械复习最后考研成功,在研究生期间也必然觉得吃力。
希望所有的考研的同学都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才能到达终点,不要让自己的努力带领自己远离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5302378296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运营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邮编:510630 Email:jnukaoyan@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16  暨大考研论坛技术支持:考研粤     ( 粤ICP备202212525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