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收起左侧

人物专访 | 敦煌守望者张春晓:用文字书写时空记忆

0
回复
101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7 14: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张春晓,出生在武汉,孩提时代在珞珈山下、东湖堤畔玩耍;青葱岁月成长在南京,梅花山的幽香至今是我的思念。
博士三年领略过上海的繁华,最好的朋友如今都生活在那儿。毕业后在南京大学工作五年调至广州暨南大学,从江南到岭南,喜欢广东人的冲淡无争,吐槽五羊城没有四季的分明。

向与文字为伍,从前写武侠小说、普及读物,现在写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目前我的教学工作在于影视文学写作,科研则站队古代文学。

因为家庭的耳濡目染,高考时选择了中文专业,保研时选择了古代文学,博士本想磨一磨性子跟着导师好好做一回高冷的文献,但终究停留在南宋时段,自此揣磨政治生态下的文人交游与士人情性。

博士三年做了三件事:一是出版了以两宋之交为题材的武侠小说《雨中花》,二是参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接力计划前往西藏大学支教,最后才是完成了博士论文。2001年,我的第一个教师节在西藏度过。那时我在布达拉宫眺望着拉萨河,不知道自己应该想念些什么,可是又仿佛知道,其实人本可以处处为家。

在定居的城市静若处子,深宅不出;在客居的他乡动若脱兔,奔走不辍。

访学是我探知世界的方式,有幸在哈佛、伦敦大学、莱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秦望山下的浙江大学高研院,遇到最用心的工作团队,学问在一杯茶、一席谈中变得更其生动、有趣。


回忆中固然有许多美好,回望时却不必过多停留,因为前方是更可期待的未来。
一直以为,每一种体验都是生命中的财富,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用心等待。敦煌,对每一位文史研究者来说都是梦想。

2011年在兰州参加辽金元文学年会,会后去到莫高窟。虽然手电光有限,时间匆忙,依然在微暗的光线下被精彩绝伦的敦煌艺术震撼。

愿望由此萌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敦煌研究院深入学习、感知。2012年访学哈佛,让我知道梦是可以实现的。想去的地方不仅要去到,还要停留,让她成为生活中呼吸与共的一部分。

2017年访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期间,参加了《六祖坛经》翻译讨论小组,对读的主要底本之一就是敦煌本《六祖坛经》,能够明显发现敦煌本作为最早的底本,对于《六祖坛经》原貌保存的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获得了前往大英图书馆参观敦煌佛经写本的宝贵机会,围立在桌边观望那触手可及的沧桑。临近回国时由于机缘巧合,得以进入大英博物馆亚洲书画修缮部,参观刚刚修复完成以备亚洲馆重新开展的三幅敦煌画、唐韩滉《双牧图》、元盛懋大幅山水画《武塘雪景图》,听邱锦仙老师讲解敦煌画的修复,那一刻心灵是穿越的。

将近十年过去,不期而然与敦煌文化数度相遇。曾经相约研究唐代文学的师妹,一起到沙漠的深处梦回唐朝,为此在敦煌研究院的官网寻找进修与访学的入口,与“敦煌文化守望者”意外邂逅,果断存下公众号,等待他第三期招募公告的发布。


回想前情总是因缘有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传 播 计 划
我的传播计划就是知行合一,做一本书《敦煌在望》——一部集体创作的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现场感的田野考察行记。

为什么是田野考察行记?历史、文学都曾在具体时空间发生,回到田野,会发现学问从来不是无水之源,在那片曾经发生过历史的土壤上,总有印记叙述过去,并与今日的生活血脉相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要有更为开放的视野和胸襟,为历史与今日的延续做出努力,而现场感正是现在读者所期待的表达方式。
写什么?书写穿越时空的记忆。艺术积淀了千年甚至更其久远的先人书写、阅历、铸刻,依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焕发着历史的悠远与光彩。艺术阐释人生,人生百态莫不铸就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印证历史,一时风俗见之于史更见诸画影图形。正是这种跨越千载依然存在的真实感,激励着我们在历史文学中追寻动人的细节,发现它们倾述的人事。
操作的可行性有哪些?首先各位守望者才华横溢,不仅在文史发现上有所会心,图文、摹画均可各逞其长;二是大家有一段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时光,对于书写内容能够有所探讨、分工与合作,在敦煌期间即可明确达成写作意向,之后数月应能初步完成组稿。三是作为目标书籍的《问彼嵩洛》,其编辑和作者都有相识,具体操作和策划可以进行借鉴。
《敦煌在望》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是一次生动的敦煌文化宣讲。它既是本期敦煌文化守望者的总结,亦将开启下一期敦煌守望的开篇,从而形成系列的规模效应,从多维灵动的视角探寻敦煌饱含的历史底蕴,助力敦煌文化的持续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5302378296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运营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邮编:510630 Email:jnukaoyan@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16  暨大考研论坛技术支持:考研粤     ( 粤ICP备202212525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