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长介绍
大家好,我是暨大21级电影专硕的X学长,先来给大家讲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总分391,专业一(电影专业基础)132分、专业二(电影专业创作)127分,作为二战考生,在这里分享一下考研经验,用来给大家参考。
参考书目
1.《世界电影史》,(美国)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范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眨眼之间》,(美)沃尔特•默奇著,夏彤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
3.《百年中国电影史》,尹鸿、凌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4.《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
5.《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著,钟大丰、鲍玉珩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6.《影视音乐概论》,李锦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7.《电影音乐》,(挪威)彼得•拉森著,聂新兰、王文斌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备考情况
简述一下自己的考研情况,本科学习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在考研之前有挺多实践拍摄经验,获得过省级电影节奖项、国家级电影节奖项、中国与塞尔维亚交流奖项等,那时充满自信,选择北电摄影系,跟随业界大牛参与院线电影的拍摄,与北电大师班的理论学习。
现在想想过于盲目,没有踏实复习(摄影系除题量非常大之外,专业二还需要额外考察剧作),一战失利后,经过仔细考量,选择暨大艺术学院,电影专业,备考并上岸。
我觉得考试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反复、模拟、上岸,这样的循环过程。其实,在备考之前,其实更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实践体系中属于什么样的水平,无论是跨学科或本专业备考。都需要明确,自己进入行业后,能为社会带来什么,并且对自己未来成长规划有明晰的目标(主要避免自己学不下去,我当时想着考不上,就当厨师(笑)。
政治备考
政治的方式就是,总结错题,然后反复看错题,我政治看的是腿姐,练习册是肖~荣、腿姐、王吉反复刷。其实我觉得,对于备考暨南,政治早点开始是有好处的,因为排名靠前政治英语都很高。多看错题就行,例如一战备考北电,根本没时间复习政治,即使八月份开始复习,政治时间也非常紧迫。所以政治与自己努力是成正比的。政治押题我买的田维斌的正版网课,非常靠谱。结合肖~荣老师,后期不是很累。
英语备考
英语着实拉垮,我建议大家可以看看陈仲凯+周兆兴。陈兔兔的那两本书,其实都可以买下来多写几遍,会有质的提升。兔兔对于阅读的讲解,我也是看了两遍才彻底搞懂,真题反反复复刷了五六遍。因为没有成绩的证明,就不多说了。
专业课备考
一战期间,我已经完成了电影摄影类参考书的总结与复习,因此这类知识在我二战期间,省去了很大的时间。
中国电影史部分:其实中国电影史,本质就是中国政治交替的历史,明白这一点,按照时间段,划分学习,着重参考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其实掌握的更快。同时在笔记汇总,我当时对于,是按照时间段划分还是按照团体划分的方式,陷入苦恼。
后来我发现,其实按照近现代史的轨迹即可,同时,我觉得,电影史除了史学方面,在史观方面,其实更多的结合,独属于中国的电影美学体系,因此在理解电影史的层次着实不易。
在参考书层面,《百年中国电影史》这本书我当时反复读了数十遍,有些东西自然就记住了,也没刻意背诵。其实这本书,详略得当,读书之前多看看目录,排除已经考过的内容,其实就是下一年的内容。还是挺容易的。
外国电影史部分:参考书是《世界电影史》,这本书我读了12遍之后,才开始背诵。具体内容我现在已经有些忘记,但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电影、纪录片、实验电影的产生是伴随着,那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相伴而生。
因此,对于中外电影史的学习,我个人建议是,多读,内涵与意义就会明晰,然后会有那么一瞬间,自己就像掌握了写书的能力,此时,功力到了,可以开始背了。背书也有方法,我的方法是参考了很多b站介绍的方式,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不死记硬背以外任何方式。
因为我笔记制作就已经很有逻辑,因此,我在背诵时,更多的结合框架的默写(明白大意就行,反正考场上肯定忘,但是修饰的主谓语必须知道)。所以后期,在我熟练的基础上,能够两个小时把中外电影史框架全部默写。这也是我发现,记忆中外电影史最好的方法---默写框架。
说完了背书,现在谈一下,中外电影史的答题策略。因为我觉得,背书和答题是俩东西。其实就像讲故事,我不觉得每个人把细节记忆的多清晰,故事就有多生动,也许我们改变故事顺序,更出彩。因此,我讲答题和背书整理为两个方面。
现在正式讲一下答题。其实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重新看小学的教材《科学》这本书,这本书的编纂者曾在《读库》写过文章,详细介绍了小学生需要的科学技能。我猜你已经有些眉目,是的,这些科学技能,就是研究生期间做研究的所需技能:事实观点、信源、统计的眼光、先后关系和因果关系、因果和相关性关系、形式谬误、循环论证、万能定义、偶然必然等一共十二对关系。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买本《科学》看看。
这时,你应该明白了,考试题大多数设问句,不是肯定句。如果用肯定句=背书的句子,回答疑问句,是不是就发现了问题。对的,疑问句的问题,更多是考察你对于问题的分析方式、理解深度、结合能力。
所以,引入正题,答题的策略就是,把每一道题当做论文。名词解释=摘要、简答题=摘要+关键词、论述题=论文。如何写一篇论文,大家可以在网上找找看,并且结合上文提到的十二种论述方式,我觉得即使你忘了知识点,你也可以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可靠的论证。
其实上面说那么多,核心就是告诉大家,考到130需要哪些技能。而接下来,是体现个人实力的部分。举个例子,今年考题:反差?影调?这个相关问题。我回答是影像反差的本质技术:感光特性曲线,并且写了函数公式与画图计算。我觉得老师看到这类问题,应该会认为这个考生是有能力的。
因此,大家会好奇,从哪里获取这些知识。首先,咱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视听语言和制作理论。我没有选择从视听语言角度入手,而是制作理论。
所以,问题细化到,如何获取制作理论。有以下几个途径:摄影系参考书(电影摄影应用美学、影视技术基础,这两本书重点推荐)、影视工业网课程、公众号等。
大家应该会好奇,获取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应该是获取了不会用)。我在一战时,把国内电影摄影类书籍基本上全部读完了,并且读了五年的ASC,然后发现他们写在序言里面的影像系统。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获取制作理论,目的是丰富影像系统,进而使用另一种分析方式,回答什么是反差。使用影像系统,对于回答光圈、景深、等一系列视听语言都有另一种分析策略,掌握影像系统,才是展现实力的本质。(字体也很重要---当时写的有些乱了)
专业二是考察剧作能力,这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考127...我报了学姐的课程、北电文学系的课程、短片剧本训练营等一对一到课程。基本上从六月份备考,一个星期一篇剧作的准备。着重总结了个人练习出现的问题。请教另外一位大牛,我深刻感受这个想考更高,需要幼功。
以上是对于专业二个人体会。其实也有一些技巧类的答题方式。比如分镜头这个项目,我除了常规内容,也会结合影像系统,写上用什么摄影机、什么样照明设备、什么样的特效流程(现实主义电影也有特效)、什么样的画面光效、什么样的光比和反差。因为我对于其他内容,实在是不懂,只能把自己懂得部分写的非常详细。
最后想说的
其实写了这么多,好多事情都有些忘记,记忆最深刻是十月份揪着自己头发,捶枕头。心理压力真的很大,最好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在考研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无论如何,我们都能改变一部分潮水的方向。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