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上,暨南大学获得5金6银的好成绩,金牌数量位居本科院校全省第四,刷新我校历史最好成绩。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其中“启明肽--全球多肽类药物研发领域‘疾’先‘封’”项目(以下简称“启明肽”)表现不俗,最终冲出重围获得省赛金奖。
(暨南大学5金6银获奖名单)
启明肽项目核心成员由来自生命科学技术的硕博研究生组成,项目负责人王紫贤作为生物医药专业博士统领项目的整体推进。团队“See You遇见”致力于推动多肽药物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启多肽生物疗法的多元化时代。
当问及获得冠军的感受,团队四位成员纷纷感叹道:“难以置信!”王紫贤坦言,“原本我们的目标是拼尽全力冲进前六,没有想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但获得冠军可不是凭运气,这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与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
修复角膜损伤 填补市场空白
目前针对角膜损伤市面上没有特效药,轻症只能利用药物辅助治疗,严重的要进行角膜移植,但是角膜供体十分匮乏,因此角膜疾病的治愈率较低。
多肽药物因其兼具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优势而愈受医药领域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肽药物制备方法趋于成熟,其中通过基因重组手段高效制备高纯度、高产量的长肽正逐渐成为多肽药物合成的新方向。当前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蓬勃发展,形势大好,而眼科领域开拓力度小、发展空间巨大,亟需实力派入场开拓。
挖掘到市场空白后,团队便希望研发出可有效促进角膜损伤修复的多肽药物,满足市场需求,为更多角膜疾病的患者带去光明。团队核心成员所在课题组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及复合多肽药物研发,研究经验丰富,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目帕普”滴眼液的核心成分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衍生多肽MPAPO,PACAP由脑垂体分泌,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的作用,但是其半衰期短、稳定性差、难以在人体中发挥作用。于是团队基于基因工程重组技术,研发出其衍生多肽MPAPO。它在发挥PACAP功能的同时半衰期延长,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能在体内充分发挥作用。MPAPO通过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促进角膜结构修复,同时通过促进三叉神经脊细胞的轴突再生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从而实现修复受损角膜及其神经的目的。
具有角膜修复作用的“目帕普”滴眼液在国内外均属首例,填补了市场空白,疗效显著,第三方验证有效率大于90%;产品核心成分MPAPO结构稳定,不需添加防腐剂,避免了防腐剂对角膜的额外损害,毒副作用小;相较于目前市面上辅助角膜疾病治疗的生长因子类药物,“目帕普”滴眼液不会导致角膜新生血管生成,不影响眼球的透光性。
研发过程很艰辛? “习惯就好!”
药物研发过程繁杂,前期靶点确定、药物筛选,临床前阶段分子、动物水平药代与毒理作用评估、制剂开发、以及获得国家CFDA批准后三期的临床研究缺一不可,最终获批后药品才能上市。
研发过程中的大量实验在旁人看来可能觉得是件难事,但团队的成员早已习以为常。
“任何的研究都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对我们理科生来说做实验是日常。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寻找方法解决,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领域,再加上负责老师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并不担心这些。”王紫贤说,“我们参加比赛最大的难点,其实是非生物专业方面的内容,比如营销、财务,因为是相对陌生的领域,所以只能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学。我们也向经济学院的老师请教,并邀请了国际商学院的同学加入我们,使成员结构更加合理、分工更为明确。”
(参赛海报)
第一次参赛斩获金奖 付出总有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启明肽团队成员都是第一次参加“互联网+”比赛。校园内偶然看到的比赛宣传让她们产生了兴趣。在洪岸教授、马义教授的鼓励下,团队一路磕磕绊绊从院赛进入校赛。“一开始大家还比较自信,感觉没有预想得那么难”。但零比赛经验的“小白”们,在众多已参加多次“互联网+”比赛的“前辈”中,免不了有些心虚。“参加第一次打磨,看到其他项目我们的感受都是‘他们的项目都好有竞争力’。相比之下我们的项目就显得很‘稚嫩’了。”团队成员刘倩回忆道,“校赛竞争都这么大,接下来更是‘寸步难行’了。”
和其他团队之间不小的差距并没有阻碍这几位女孩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第一次参加比赛没什么经验,起初就参照着别的项目去修改。但是项目之间差异挺大的,彼此逻辑是不太相同的,所以我们的框架是经过多次推翻重构的。”王紫贤说。
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头,团队迎难而上、拔丁抽楔,经过几轮打磨,不断地推翻、修改,团队在一点一点地进步。“我们也没想到决赛能拿到这样的好成绩,觉得特别惊喜,所以说付出总会有回报的!”陈梦说。
在比赛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了团队莫大的帮助与鼓励。“第一次打磨的时候我们觉得很迷茫无助,老师就耐心地给我们提出建议和修改的方向。而且每一轮打磨,老师都会到现场给我们鼓励,会安慰我们说不用紧张。”团队成员们都非常感激老师的鼎力相助。“决赛前一天晚上,我们准备到夜里快十一点,老师一直陪着我们。他担心在旁边看着我练习我会紧张,所以他就在办公室等着我们,时不时过来看一下,直到我们走了他还没有走。我们私下也在开玩笑说:‘老师比我们还努力!’”
越战越勇 不打无准备之仗!
参加比赛的经历也让王紫贤改变了以往“只专注科研”的想法。“就像之前专家建议的,我们要多尝试、多创新。MPAPO作为一种前景很不错的重组多肽,我希望能继续挖掘它的价值,或许未来可以和有创业意向的朋友一起合作,互利共赢,将MPAPO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但是研发多肽药物和其他的产品不一样,眼科用药的技术壁垒高,需要的资金投入也非常大,我们还需要积累更多东西。我们初步打算在项目前期先推出一些非药品类的衍生产品,比如含有活性成分的凝胶产品进行市场调研。或许这类衍生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在创业项目前期积累资金,为我们以后推出“目帕普”滴眼液打下更好的基础。”郑梓琼说。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都十分重视参加此次“互联网+”比赛的机会,也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洪岸教授认为,互联网+”比赛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以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明肽项目是团队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学生们自主思考、创新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对于以后参加“互联网+”比赛的同学们,团队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先要提前对市场进行深度分析和调研,寻找有创意、有价值、最好直击市场痛点的选题。其次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一支配合默契、搭配合理的团队。最后参赛过程中一定要能耐挫、能坚持,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才能有所收获。“既然选择了参赛,就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国赛我们来了!希望我们能冲进国赛,为校争光、为院争光、为我们团队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