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收起左侧

心理微课堂|家庭关系与分离个体化

0
回复
70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30 18: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期到了,回到家的你还在和爸妈斗智斗勇吗?
什么是和父母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效沟通VS无效沟通
来,你想知道的
心理微课堂全部告诉你!


家庭关系 / 分离个体化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张将星老师,一同探讨家庭关系与分离个体化,帮助大家积极地调适家庭关系。

如果感兴趣,快来听听吧!


01
  了解分离个体化

是什么?为什么?
分离个体化简单来理解的话,就是“我”要从心理上离开我的父母,然后开始逐渐增加我和外界交流、与他人的交往,进而获得一种自我的认识和认可,最后塑造一个独立自我。分离个体化是个体生存的本能,如果不从父母那里分开的话,就没办法发展个体的独立性,因此分离个体化是我们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

何时会出现?
我们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这是最初的一个分离个体化。到了两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所谓的第一叛逆期是一种生理上的分离个体化,在那个时期略带一些心理的。喜欢彰显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比如“我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干这样那样的事“。所以在那个期间我们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质就是:如果我能做的事不让我做,就会生气会哭。再接着往后面走,会逐渐从生理的分离个体化朝心理的分离个体化发展了。等我们到了大学,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基本上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初步完成分离个体化的过程。

标志性特征是什么?
愿意出去和真实世界产生关系和建立关系,并且我愿意为了维护这种关系,或者让这个关系更完善或者更好一些,我愿为之付出努力,愿意承受住各种各样的挫折感。

如果说一个个体没有办法融入社会,问题根源在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没处理好。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从父母那里分离出来,用弗洛伊德的话讲,我们把投注在父母身上的心理能量抽回来,更多的放在我的同伴关系,社会关系上,分离个体化的进程就是顺畅的。心理能量还是放在原生家庭上面,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坎没走好没过去,这个纠结还在那里,羁绊还在那,所以他抽不出身来去做其他的事。

如何界定分离个体化已经完成?
我们专业上面有两句话特别好:离得开,走得近。就是我既离得开他们,我又能走得进他们。不会说是有同学为了离开这个家,然后我从哈尔滨跑到了海南,或者从海南跑到了北京。这种分离其实是想借助地理位置或者说物理空间的拉大,让你的手伸不过去。或者伸过去的话也是强弩之末,这个力量比较小,控制我的能力小。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完全的分离个体化的孩子,他能很好的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也能很享受跟同学在一起的日子,所以内心不纠结。

分离个体化是双方的过程
分离个体化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想爸爸妈妈提供最好的环境,很依赖他们有吃有喝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又觉得这种躺着不舒服。

从父母这边来说也是这样的,我好不容易带大的孩子,要他把投注在孩子身上的这种心理能量抽回来也是很难的。尤其是孩子走了之后,就成了空巢老人,觉得特别难受好空虚。因为之前投注的那部分力量没地方去了,孩子也不接受了。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挫折感,甚至也会觉得“我人生好没意义,就这样把孩子抚养大了送走了谁也不理我了”,类似于这种自怨自艾的感受。某个角度讲,所以他们也还会把孩子拉回来,或者是希望孩子们回来找他们。

02
  改善家庭关系

如何面对父母的过度关心?
有时候孩子需要帮爸爸妈妈去做一个矫正性体验,比如说我出去玩,我知道爸妈会担心,所以出去之前我可以有选择的告诉他哪个部分。回来之后你就要问他,现在我回来了你有什么感受。当初我就这样走了,只告诉你我要跟同学出去玩,没有说我跟谁出去玩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现在你又是什么感受?

爸爸妈妈也需要培养反思能力,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帮他们去提升。孩子也应该做到自己那一份,去引导父母寻找家庭关系的最优解。

但是有的时候父母由于他过去经历的特殊性,比如说有的父母他过去经历了非常多的痛苦,或者一些刻板性教育,可能他的意识也比较主观或僵化。遇到这种父母的时候,如果发现像刚才这种方法解决不了的话,没关系,这个时候你把自己的部分处理好了就可以了。

家庭它是一个系统,只要其中一个分子变化了,其他的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只不过这个过程稍微长一点,所以同学们要增加一些耐受性,忍一忍。

发生矛盾了如何解决?
父母跟孩子发生冲突了之后,要趁冷打铁,等事情过了再去跟他谈。我们孩子也要这样子的,尤其是大学生。

如果妈妈是那种脾气急的,双方可以定一个“密语”,听到这句话彼此都停下来,等一会再来商量。你也可以跟妈妈说,妈妈你看你现在脾气又来了,你现在情绪上来了,等你讲完了之后你又要内疚,没必要。你自己上情绪了,他上情绪了的时候我们都告诉对方,也告诉自己,我们先停一停。

情绪来了之后,我们不争吵。争吵没有用,只会伤害我们。所以让他先表达,表达完了,等这个气消了,过一会儿或者是过一天两天,然后再去跟他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呀,我是怎么想的......”。

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
沟通是很需要技巧,尤其是跟父母沟通。因为父母天生带着一种权威性,他会觉得我是你父母,我是你爹,我是你妈,你凭什么不听我的?我吃的盐都比你吃的米多,吃得住的都是我给你的是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识到他们有这种需要。

在一起玩的时候一起聊天,不管是跟朋友还是跟家长,要有所控制,要观察话语权有没有在大家,不能说是每一个人,但是最起码不在我一个人这里。所以如果我发现讲着他开始脸变白了或者开始挂不住了,这个时候我就要软下来,我们今天先讲到这儿,可能我讲的妈妈你或者是还觉得有点不太能理解,或者甚至于你可能会有点生气,我请你原谅,但是请你回头再想一想。

父母他可能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比如说他过去受培养的经历,受养育的经历,也不太会讲感受,中国人本身就是不太擅长感受的,喜怒不形于色。他不太想讲的时候你就可以引导他慢慢讲,今天引导一下,明天推动一下,后天再推一下,慢慢就通了。给彼此一点时间先消化一下,之后再复盘效果会更好。

父母要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讲分离个体化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对孩子有很多幻想,有这个幻想之后就会着力去培养那个孩子,变成他想要的孩子。结果这个孩子就没办法去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个体化,所以分离个体化就始终完成不了。

那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去问父母你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然后他告诉你一个笼统的,好孩子乖孩子,然后就请你具体化。

要告诉他们,你们想要的和我最后成长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才是我的主人,我有自主权。我觉得这个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有这个意识,但同时也告诉我尊重你们的参考,而且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参考,你们的经验非常有价值,然而并不等于我要重复你们的人生。

03
  分离个体化是一个
  从生到死的漫长过程

有1/3的孩子是可以顺利完成分离个体化的,有1/3的孩子是可以艰难的完成的,有1/3的孩子可能要付出一点努力,然后可能很痛苦,所以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顺顺利利的。即使很顺利的话,前期也在心理上是有很多汹涌的波涛在拍的。

我们原来最开始谈分离个体化是在婴儿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师叫张海英,他专门做了一期学习档案,是0~36个月的分离个体化。其实我个人认为分离个体化现在应该是从生到死,实际上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进了大学,或者从高中开始,甚至于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想从父母那里把这些心理能量收回过来,撒在我的同伴身上。但慢慢的到了大学之后,这个同伴不再是同班同学,可能是一个社团的同学或者是和我兴趣相投的,我会逐渐去挑选真正适合我的伙伴或者是和我很像的伙伴。

在后面我就会从很和我很像的伙伴那里又挑一个出来,就是我的伴侣,我的恋爱对象。然后等我的恋爱对象后来变成我的丈夫或者妻子之后,慢慢的大家都互相把心理能量投到对方身上,但等到孩子出来了,就投在孩子身上。

如果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离婚了,又要抽回来,然后又重新放回自己身上,再带着这些心理能量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所以其实我们整一个人生都是在不停的在完成分离个体化的。

当然到了后期身边的亲人会逐渐的离开我们过世,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也会很悲伤或者是很哀伤,这个时候我们的分离个体化也同样在进行,我们和离开我们的人说再见,然后把在他那里拿回来的这些心理能量又放在其他人身上,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做这个过程,在做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然后成长。

谈到家庭关系的分离个体化,家长应该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轻易打断孩子的世界观的探索。一旦当孩子想去又不敢去探索的时候,就需要家长给一个温柔有力的推动。作为孩子也应该给父母更多的体谅,彼此都需要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从察觉家庭关系到如何进行亲子沟通,再到分离个体化来改善我们的家庭关系。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话要讲,我们都不是完美的小孩,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关系。

家庭关系其实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用心去经营,每个人都要付出,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舒适的最科学的方法论来处理家庭关系。

家庭是一本书,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5302378296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运营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邮编:510630 Email:jnukaoyan@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16  暨大考研论坛技术支持:考研粤     ( 粤ICP备202212525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