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Q1区SCI论文 绩点全班前三 省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分赛区一等奖 “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 创业大赛项目创新奖 本科生科研论文奖 金龙鱼(本科创新人才专项)奖学金
连续两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推免至武汉大学生物医用 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
他就是 暨南大学第九届“5A卓越引领计划” “学术之星”标兵奖得主 化学与材料学院2017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赵锴
赵锴在“5A”答辩现场
从初入暨南园的懵懵懂懂 到求索遇挫时的迷茫焦虑 再到奋勇前行终获硕果时的拨云见日 回顾大学四年时光 赵锴用“敢想,敢拼,敢梦”来 形容他的整个心路历程。
Part 1 大一就进实验室 科研实践催生强烈求知欲
“小时候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回答‘想当科学家’,而我是真的想当一名科学家。”2013年,人民日报一则题为“世界最轻材料,中国造”的报道吸引了当时还在读初中二年级的赵锴,“尽管当时的我对于石墨烯、气凝胶这些概念并不了解,但‘碳海绵’‘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这些神奇的字眼令我无比着迷,催生了我心中那个蠢蠢欲动的科研梦。”
巧合的是,第一次进入大学实验室,赵锴首先接触到的材料也是石墨烯。“当时真的有一种见到偶像的感觉,心潮澎湃”,他决定学好专业知识,在科研领域“大干一场”。乘着化材院设立本科生导师制的春风,赵锴找到了焦延鹏老师,表达了自己想进实验室做科研的意愿并得到应允。在焦老师和学长们的指导帮助下,他很快上手,并利用整个大一暑假时间泡实验室。
赵锴(前排中)在“大材创”比赛现场
赵锴渐渐发现,科研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他对于理论知识的探求。从那以后,他的绩点从大一时的3.29直线攀升至4.12,跃居专业前三。“科研让我对专业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为了在实验中寻求突破,课余的大部分时间赵锴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复习当中。在他看来,无论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绩点高低始终是外界衡量一个学生最高效的方法,“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提高的不只是一份绩点,更是一种规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2 咬牙坚持做科研 终发Q1区SCI论文
“其实真正做起来才发现,搞科研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神秘有趣,反而有些枯燥。”身为初学者,赵锴为了得到想要的实验结果,很多时候必须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试错,“一开始为了合成最适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小球,搞清楚水热法和化学法还原后石墨烯小球性能的差异,我要一遍遍地去做去试,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一年下来,赵锴觉得自己只是懂得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想要做的研究却没有什么进展,“投入和产出好像不成正比,我很失落很迷茫,应该继续坚持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怎么办?有点怀疑自我。”焦延鹏老师见到他一筹莫展,告诉他“年轻人不要怕付出,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这才慢慢稳住了赵锴自我怀疑的心,让他有耐心继续埋头苦干。
做实验时的赵锴
平凡的时光是积累的过程,不凡的日子自然是水到渠成。赵锴的付出开始获得认可,大三时终于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的身份发表了一篇Q1区SCI论文。加之在诸多科研竞赛中获奖,他在保研夏令营中接连斩获了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多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优秀营员,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学校科研类推免指标,顺利保送至武汉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读研。
最终满满的收获让赵锴明白,做科研不能急于求成,初学者更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以及不屈于困难、无惧于失败的那股“拼劲”,打基础的时候咬牙坚持是非常关键的,这时的放弃就意味着一切归零。“原来搞科研就像耕作,一开始播种下去看不到结果的,需要充满信心、义无反顾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呵护它的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最终都会在收获的季节体现出来。”
Part 3 “学霸”宿舍: 一起追逐“深造”梦
除了师长们的教导,共同拼搏的同窗给了赵锴最好的鼓励与陪伴。赵锴住在一个“学霸”宿舍:四名同学,包括他在内的三名目前已获得保研资格,分别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大一开始,大家就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立下了同样的目标——深造,就算因疫情在家学习,也会在线共享各高校保研夏令营的信息。”
良好的宿舍关系让所有成员受益,赵锴所在的T5-621宿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晚上的熄灯时间由最早睡觉的人决定。为了不相互影响,其他人也跟随最早睡觉的同学一起熄灯休息,大家的生活作息渐渐得以保持和谐一致。“宿舍氛围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本身比较爱玩,一回到宿舍,看到大家都在争分夺秒认真学习,自然也就不会想着玩的事了,慢慢地就习惯了收心学习的状态。”
赵锴(左1)所在的T5-621“学霸”宿舍
“平时宿舍一直很安静,因为大家都很自律,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赵锴说,空闲时间,宿舍四位“潮汕男人”还喜欢坐在一起喝功夫茶,畅谈理想。室友高跃腾评价赵锴:“无论处境如何,他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和行动,作为室友,我见证了赵锴四年来的酸甜苦辣。现在光鲜亮丽的身影,离不开他过去四年那一个个起早贪黑的日夜,那一段段艰苦奋斗的时光,复习周凌晨3点他下床说‘睡不着,下来学习’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Part 4 勇于担当 做现实的追梦人
“开朗阳光,热心集体事务,在班级活动中表现活跃,勇于担当,很善于跟同学们沟通相处,受到大家的欢迎。”在赵锴的推荐信中,班主任罗丙红如此写道。
“我常渴望去负起自身的担当,贡献自身的力量”,赵锴透露,高中时自己有过应征入伍、保卫国家的梦想,后来因为右眼视力不达标,未通过征兵体检。虽然未能如愿,但穿军装时内心的那种光荣感和使命感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来到大学他毅然加入了国旗护卫队。
赵锴(右2)早起训练
周一和周六要五点多起床训练或升旗,赵锴一方面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另一方面练就了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和科研,第一需要充裕的时间投入,第二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第三要有强健的体魄,在这些方面,旗队的‘军文化’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于我而言是最大的财富。”
赵锴说,“今天穿上旗队的军装,我想到的是做好科研,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为全人类服务,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担当。”
凭借着对科研的热爱 赵锴坚持不懈、直面难关、勇于担当 带着老师、同学的帮助支持 敢想,敢拼,敢梦 成为了梦想中自己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