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收起左侧

从高考到211研究生,我没有二战,我的起点是专科!

0
回复
729
查看
[复制链接]

357

主题

358

帖子

126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63
发表于 2020-11-13 12: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暨南人 于 2020-11-13 12:33 编辑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2015-2018:高考失败后的自己就读于重庆某专科院校
2018-2020:参加专升本考试,升入了某二本院校
2020-至今:西南大学研究生在读
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1.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有风

2015年的那个暑假,得知高考成绩的那一刻,说不出来心里是什么感觉,好像如释重负,又好像变得更沉重。我不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也很容易听从别人的建议。但是在高考这件事上,我却第一次如此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复读,高三是一段黑暗无光的日子,不管好的坏的我都不想再经历了。

2015年9月12日,我按下了我的大学生活按钮。跨过大学校园大门的那一刻,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我开始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大学生活吗?你准备好了在这里要待上3年的时光吗?没有答案,也没有人会回答我。

进入校园大门的正对面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上面图书馆几个字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却又暗淡无关,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仿佛在思考,这一届新生又有多上人愿意踏进这知识的海洋呢?

和大多数的大学生一样,初进校园的我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没有规划,未来好似很遥远,但好像又近在咫尺。怀着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忐忑,其中夹杂着些许的不甘心,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每天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参加了一些活动,也获得过一些奖项,和一般人的大学生活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也过的挺充实的。但每当我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聊天时,听他讲起他们的学校,他的大学生活,周围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我就感觉自己仿佛低到了尘埃。

那一刻,不服输的种子想要破土而出,我告诉自己:我不想过60分万岁的生活,我想要拿奖学金,我想要提升自己。蓬生麻痹之中,不扶则直。一个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决定了要改变,那就要放弃自己所躺的舒适区,走出宿舍,远离手机。

我也退出了学生会和社团,避开无用的社交,开始试着重拾自己小时候的爱好。每天上完课后我会去图书馆看一会儿书,练习写字,晚饭后我也不再一吃完饭就回到宿舍躺着追剧了,我会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去散步或者跑步。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有风。

2.前路浩荡,事事可期
2017年,再次来到了人生的选择点,专科的学习一般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参加实习。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两条道路,实习or专升本,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要出去实习,并开始着手找工作的事情.

而我还在纠结,看了一些单位的招聘,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好一点的企业都是写着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专科出生的我和他们没有一点竞争力。

于是自己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备考期间仿佛回到了高中的时候,三点一线,只不过将高中时的教室学习变成了图书馆学习。2018年4月份参加专升本考试,感觉考得不太理想,也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但不管结果怎样,至少这一年的备考,我没有辜负自己。

考完后就回家了,当时查结果的时候正在睡午觉,可能是心理感觉到结果要出来了,睡到一半突然惊醒,看到朋友给我发消息,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说我不知道,还没有查。

可能因为高考的成绩不是自己查的,而且那个时候还有退路,就算高考没考好也可以选择复读。而专升本不一样,机会就只有一次,过了就过了,没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这一次查成绩,自己的手一直在抖,总是点不进去那个网址。成绩界面跳出来时,虽然比自己预想的低了十几分,但也还不错,应该可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走投无路的时候,面前可能是山,也可能是海。如果绝望的闭上双眼,这里就是终点,如果环顾四周找到跨越山海的途径,攀登山峰,划过大海,便是繁华万里,别样风景。

3.努力而后如愿
2018年9月,终于圆了自己的本科梦,再次踏进了大学的校园,重师的校园是很美的,9月的校园正值马鞭草开花的时候,如梦幻一般的紫色花海,吸引了很多人来这里拍照,我也成为了这个学校的一份子。

本科的学习和专科的学习不一样,专科的学习更注重的是实践性的东西,而本科注重的是理论的学习。在本科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不管你的过去怎样,在这里一切都是0 ,从0开始,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

身边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的改变,同学不在争着坐最后一排,而是早早的去抢前三排的位置,每个同学都会背上一个大大的书包匆匆的走在校园里,书包里面不仅装的上课的书籍,还有各种考证和学习的书籍。

上完课后尽管学校对面就是大学生逛街的好地方,但是大多数同学都不会选择去,而是收拾书包转而向图书馆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图书馆的位置也不会担心没有人坐会铺上薄薄的一尘灰。

接触到了更厉害的老师,更优秀的同学,我也开始试着改变。渐渐的,我学会了早起去坐第三排的位置,下课后第一时间会冲往图书馆。也正是这样,才能让自己再次拾起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且拿到了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书。

2019年的3月份,考完教师资格证的自己再次陷入了迷茫期,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是要干什么,家里人说要不你考研吧,这样我们家也会有一个研究生了,我身边的同学也有好几个都决定考研。我告诉自己,或许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

我开始搜集资料,查询考研的相关信息。在找寻目标院校时想起之前听过的一句话,考研一定要考一个比自己目前学校更高一层次水平的学校。双非学校选择211,211学校选择985.985选择更好的学校。

人都是要往上走的,只有往上走才会快乐,只有当你往上走了后,你才会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接触到更高层次得人,感受到更独特的思维,以及交到更有趣的朋友。既然自己的本科是双非,那就应该选择一个211学校。

但考研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是跨专业考研。非教育学背景出身,自己之前唯一接触到教育学相关的知识还是在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所以自己需要学习很多的内容,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习,忍受来自外界的质疑和内心的孤单。但既然选择了,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往前走。

从4月到12月,8个月的时间,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同时还要兼顾考研专业的学习。不过好在自己有两个室友也要考研,4月到7月的时候,我们每周会给自己一天的时间放松一下,其他时间都是从早上七点开始到晚上十点半,除了上课期间,都是在图书馆待着,背单词,做阅读,看厚厚的专业课书籍,画框架。生活按部就班,除了上课就是学习。

9月开学回到学校复习,再次和室友一起学习,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感觉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专业课知识背了又忘了,而且我们考研的自习室没有空调,重庆作为四大火炉城市之一,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好在很快到了10月份,天气开始凉快了。慢慢的,知识点也能记住了,题错的也越来越少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在考研的过程中,尽管自己的心态算好的,但也还是崩溃过几次,印象最深的是在11月的中旬,有一天晚上和家人接视频,开玩笑说感觉自己要考不上了,爸爸说:既然觉得自己考不上为什么当初要选择考,我身边朋友的孩子考研就没有听说过考不上的。

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就觉得好像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他的要求。十一月的重庆天气已经开始降温了,那一刻不止是身体上的冷,更是心理上的冷。

后面自己学不下去了,就和室友说自己先回宿舍休息,室友担心我,也和我一起回了宿舍,并安慰我说,没关系的,我们也学不进去,明天我们去吃一顿火锅了再继续学习。考研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的,学习是一方面,心态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2019年12月21日参加研究生考试,第一趟政治考试贴错了条形码,导致别人在答题的时候自己还在弄条形码,整堂考试都没有静下心来。第二天专业课题型大变,上午考完下午都不想考了。不过好在最后政治考的还不错,专业课也比自己预想的要好一点。

2020年的5月20日,研究生复试,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采取的是线上复试,每个人20分钟的时间,少了面对面的紧张,问的问题基本上都回答上来了,当最后和老师说完,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各位老师的提问,点击结束面试按钮时,终于给自己备考一年多的考研路画上了一个句号,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4.因知其所以,当一往情深
一般而言,正常人从高考到研究生只需要4年的时间,而我从高考到专升本再到考研,却用了5年的时间。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015-2020年,我用亲身经历证明了3+2也可以等于4,不可能的事也会因为努力变得可能。

这一路走来,想过要放弃,想过生活就是得过且过,何必让自己这么辛苦;也曾懊恼过自己的怠惰,瞧不上努力。可那又怎样,只要自己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更让自己懂得了只有当你付出过真实的努力后,才会更满足于当下的脚踏实。

我知道,人生路漫漫,这不是终点,这是另一个起点。读研的道路也不会是平坦无奇的,定是充满了荆棘泥泞的,路途中或许会狼狈不堪,会彷徨失措,如果被荆棘刮伤了脚底,那就努力穿上鞋;如果摔倒再了泥泞里,那就打个滚再爬起来。往前走,再往前走。走一点,再走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5302378296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运营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邮编:510630 Email:jnukaoyan@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16  暨大考研论坛技术支持:考研粤     ( 粤ICP备202212525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