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收起左侧

今日份干货:21考研:背什么都特别慢,该怎么提高记忆力?

0
回复
147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30 21: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考研是一项全方位的比拼,除了每天进行知识点的复习、普及,还要做题、总结,最后还得进行背诵记忆,其实什么科目都需要背的,就算数学,该记的概念和公式也是要记忆的,因为会做题更快,提高效率!
天生记忆力强的同学,可能复习起来会轻松一丢丢,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呢?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一、记忆的步骤
记忆是一个重复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最大程度调动大脑工作效率的过程。

文字记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理解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人进入成年之后,面对大段文字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儿时的死记硬背能力,只能通过理解才能记忆大段的文字。

2、关键词记忆
面对大段文字,直接将之全文复述是与客观规律抗争,理解之后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可以让我们快速的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

3、结合关键词进行骨架背诵
关键词搞定后,通过言语逻辑,在关键词的基础上,复述原文中的核心句(骨架),背一遍看一下原文,慢慢将复述的内容与原文契合。

4、结合骨架进行全文背诵
核心句搞定后,通过个人的理解,对核心句中表述的内容进行展开论述。同学们在展开的时候也要注意其展开的逻辑。

常见的逻辑模式为从宏观到微观、从事务发展的规律看、从概念中的定语进行简单拆分等等。熟读百遍,其义自现。结合自己的进度,确定一个阶段性目标,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递进,莫要妄图一口吃个胖子。

二、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

1、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和前提,只是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住,不要死记硬背。
2、艾宾浩斯记忆法

指的是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记忆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如果制定复习与自测计划,按时执行,及时复习就可以减少遗忘的内容,从而记住更多的新内容。

3、思维导图记忆法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把所有知识浓缩到几张图表上,可以“把书读薄”,可以理清脉络,可以对某一学科整体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加深记忆。

可以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来安排最佳的学习和复习时间,人的大脑通常有四个理解、记忆的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早晨起床后。

第二个高峰期:上午8点到10点。

第三个高峰期:晚上6点到8点。

第四个高峰期:睡前1小时。

三、提高记忆的建议

1、多用脑,多思考

在我们成长的一路上,不断的会有大人告诉我们,人脑就像是一台机器,经常用就会越用越灵光,老是不用的话它就会生锈老化,最后就会报废。小伙伴们在复习的时候不能一昧地追求速度,在复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之后,最好是合上书本细细咀嚼。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点印象,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只有自己完全理解了内容才可以。让小伙伴们经常动脑子进行思考就是这个目的,思考的愈多大脑的潜能就会被释放出来更多,还能时刻保持大脑的活力,记起东西来也会更有效率,而且还不容易忘。

2、注意休息和放松

充足的休息和放松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在疲惫的状态下重新充满活力。就像是一个疲惫的人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恢复精力一样,我们在结束一天的复习之后也需要让我们的脑子充分的休息一下,第二天才能以更强的记忆力记住更多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看进去的内容记也记不住的时候,那就要注意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向我们提出警告,这时候我们就要进行适当地休息,放松身体的时候也是在放松大脑。

3、多进行体育锻炼

多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增强记忆力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在运动的同时,大脑也会跟着我们的身体一起运动,热身的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大脑一起焕发活力。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帮助我们让大脑保持灵活,通过训练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来挖掘大脑的潜能。

4、多吃能够增强记忆力的食物

除了尽量锻炼大脑的各种能力挖掘潜能之外,多吃补脑的食物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像是核桃、杏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都是补脑的食物,除此之外,蓝莓、草莓等有色水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公司服务热线:

15302378296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运营中心: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座2115室(离暨南大学西门480米)

邮编:510630 Email:jnukaoyan@foxmail.com

Copyright   ©2015-2016  暨大考研论坛技术支持:考研粤     ( 粤ICP备2022125255号 )